廣西自治區人大調研團蒞臨宜州琦泉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及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調研
4月22日,廣西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張秀隆率領調研組,深入宜州琦泉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及環境狀況及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調研。
自治區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沈德海、自治區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黃錫玉等領導參加調研。
河池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潘育偉 ,宜州區區委書記翟紅玲陪同調研。
調研組一行在宜州琦泉公司總經理孫云國帶領下參觀了廠區,并聽取了孫總關于宜州琦泉運營情況的匯報,詳細了解了農作物秸稈和林業廢棄物消化量以及替代燃煤消耗量、減少的碳排放指標和所產生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聽取匯報后,廣西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張秀隆指出習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物質發電是綠色、環保、惠民的新能源產業,也是國家大力鼓勵支持的行業。
各級政府一定要全力保護生態環境,落實好對新能源行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宜州作為全國第一大桑蠶生產基地,要充分利用好本地桑樹資源,將秸稈綜合利用轉化為綠色能源,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共贏,打造天藍地綠水凈的生態美景。
調研中,他對琦泉集團扎根廣西,發展新能源事業的同時對廣西的碧水藍天和美麗鄉村建設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宜州琦泉坐落于廣西河池市宜州區城西工業園區內,投資約4億元,裝機容量1X40MW,利用宜州豐富的桑枝等農林廢棄物為燃料提供綠色電力(發電量達40 (MW/hr)),余熱為工業園區桑蠶制品加工廠提供清潔熱源,底渣制作污水凈化磚,灰做鉀肥還田,二氧化碳經光合作用回歸農作物,構建了零排放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項目每年可消耗桑樹枝30萬噸,提供綠色電力3億千瓦時,為園區供應蒸汽30萬噸,可節省標煤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萬噸。